在艾滋病与肿瘤学研究方面,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和麻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对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的功能性治愈。
近日,在以经费使用,科研人员为什么成了‘贼?为主题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声。马殿富建议,有关部门应为课题组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进行经费的管理与核算。
老项目按照老办法进行,新项目按照新规定去做,同时,国家也应给学校和科研单位预留出一定的执行滞后期,使原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能够随之变更。目前的经费管理制度实在太严格了,搞得科研工作基本没法做。深化改革的方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已刻不容缓。其次,课题人员的费用分配要实现透明化,与任务承担量和绩效挂钩。然而,在冷民看来,这可能仅仅是现行体制下的权宜之计。
科研人员的苦衷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每年以超过18%的比重递增。课题组就好比居家过日子,谁也不愿故意浪费,都想留点钱为明年研究作些准备。按照一般的操作标准,新生儿在出生后24个小时之内及1个月、6个月之后分别接种1支乙肝疫苗。
记者随后致电康泰生物要求预约采访,公司方面则回应称,康泰生物正在进行自查,暂不接受采访,也不方便透露相关信息。从1989年引入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乙肝疫苗技术,再将销售渠道铺遍国内31个省区,深圳康泰生物用了24年。在经过省级采购及逐级分配之后,每支乙肝疫苗在医疗终端的售价可能会翻倍。但只要有一例病例证明婴幼儿死亡确系乙肝疫苗所致,接下来的行业风暴显然可以预计。
平静深圳南山科技园科发路6号,这是康泰生物的总部驻地。杜伟民身兼康泰生物董事长及总经理,尽管他控制着国内最大的乙肝疫苗生产基地,且准备在深圳投资8.5亿元建立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单体建筑,但在业内并不属于巨鳄型人物,公开资料极少。
以全国年均出生1600万新生儿,每个新生儿接种3支乙肝疫苗计算,乙肝疫苗年容量约为5亿元,再加上二类疫苗及进口疫苗的销售规模,整个乙肝疫苗的规模约为7~8亿元,仅相当于天坛生物去年预防制品营收规模。作为乙肝疫苗事件的主角,康泰生物近期如坐针毡,据康泰生物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已下达封口令,在死亡婴幼儿尸检报告及食药总局的权威报告发布之前,严禁任何人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深圳民企康泰生物却一路崛起,高峰时期蚕食了国内乙肝疫苗市场半壁江山。被列入国家计划免疫超过20年的乙肝疫苗产业直面调整重构。
乙肝疫苗致死门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才是惨剧的真正凶手?证券时报记者日前探访位于风暴中心的康泰生物。如果最终确定乙肝疫苗便是罪魁祸首,康泰生物等公司固然要付出沉重代价,但相关的机构及制度也难辞其咎。进行尸检的同时,卫计委及食药总局也联合召开了发布会,旨在消减公众有关乙肝疫苗涉嫌致死的诸多质疑。此后,原本与康泰生物呈鼎立之势的大连汉信(曾为已退市公司S*ST云大的控股子公司)及国药集团旗下的天坛生物也先后卷入乙肝疫苗事件,累计4名婴幼儿在接种上述两公司乙肝疫苗后死亡。
乙肝疫苗事件发酵 国产品牌难有赢家 2013-12-27 09:05 · 李华芸 短短一个月之内,乙肝疫苗事件不断发酵,将生产公司和监管部门推向风口浪尖。事实上,囿于专业知识所限及一类疫苗的免费属性,大多数人通常不会在意接种疫苗的品种及生产方,医患之间客观上缺乏必要的沟通。
至少从表面上看,康泰生物并不像是正在遭受全国公众的拷问,显得较为平静。据了解,在很多县级公立医院,只供应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其他公司的产品无法进入。
毫无疑问,乙肝疫苗事件已实质性地打破了上述平衡,如果康泰生物等公司乙肝疫苗确有质量问题,行业将面临重构。在康泰生物周围,云集着长城电脑、深桑达A、爱默森等多家知名上市公司或外资公司,相比之下,康泰生物看似不起眼。当记者试图混入员工队伍中进入康泰生物时,却被多名门卫拦下。除了采购制度外,医疗机构在为婴幼儿及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时,往往并未提供备选方案,或未征询监护人及当事人的意见。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医院乙肝疫苗全部换成了进口疫苗,但当记者问及可否挑选乙肝疫苗时,该工作人员却并未给出明确答复,深圳另外几家三甲医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所谓单一来源采购,是指向特定一个供应商采购的政府采购方式。
失控的不仅仅是康泰生物及乙肝疫苗,还有年均1600万名新生儿及3200万父母。此后,上述改制成国企的研究所未能守住领地,乙肝疫苗份额日趋下降。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共签发6800万瓶各种规格的乙肝疫苗产品,其中康泰生物产品近2500万瓶,约占四成比例。然而,从12月初爆发乙肝疫苗致死门事件,再到全国27个省区全面叫停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前后不过20天。
由于中国是全球知名的乙肝大国,乙肝携带者接近1亿人,加上乙肝病人及乙肝携带者在升学、就业、婚恋方面曾经遭受的种种歧视,中国内地人对乙肝有着天然的恐惧,这与欧美以及香港社会有明显区别。在此背景下,国产乙肝疫苗产业似有重蹈三鹿事件覆辙的迹象,整个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这188例死亡案例中,乙肝疫苗及接种过程均无问题,其中有18例属于疫苗异常反应,但未超出世卫组织的规定范围。另外,目前医学上尚无法根治乙肝且其传染性较大,因此国内早在1992年就将乙肝疫苗列入国家计划免疫,即新生婴幼儿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这就是所谓的一类疫苗。不过,天坛生物、大连汉信等随即卷入乙肝疫苗事件,令各路资本叫苦不迭。与国内品牌相比,葛兰素史克安在时等外资乙肝疫苗在中国市场份额并不大。
门卫告诉记者,近期常有各色人等在康泰生物门前转悠,但根据公司要求,不允许任何未经预约的陌生人进入厂区。2009年,康泰生物实施重组,杜伟民通过深圳市瑞源达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康泰生物。
在大连汉信、天坛生物卷入乙肝疫苗事件之前,即便康泰生物26%的市场份额被瓜分殆尽,天坛生物、华北制药、华兰生物三家上市药企也难以大幅提升市场份额,与康泰生物市场份额在伯仲之间的大连汉信受益程度最高。进口疫苗价格约为国产疫苗的10倍左右,若国内公立医院大范围推广进口疫苗,国产疫苗的生存空间有被大幅压缩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不发生此次事件,康泰生物、大连汉信、天坛生物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将长期维持。近期不少人怒斥杜伟民是惯犯,指出其曾控制的江苏延申一款狂犬病疫苗涉嫌造假,被当时的药监局勒令停业整顿。
神秘在康泰生物身上,一直贴着类似于国退民进的标签,而康泰生物的现任掌门人杜伟民,在医药圈内形象甚为低调,甚至可以说是神秘。包括康泰生物在内的中国企业,均拒绝承认乙肝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因而导致全国多名婴儿在接种后离奇死亡。2009年,国务院启动医药央企5进3计划,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及上海医工院陆续被并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旗下的研究所也进行了公司改制。这类似于三鹿事件后,公众更加信赖洋奶粉,蒙牛、伊利等国内品牌信任度却未见提升。
当然,在食药总局最终尸检报告出来之前,无法证实康泰生物及其他公司乙肝疫苗与婴幼儿死亡存在直接关联。在医药央企5进3之前,国内乙肝疫苗主导权掌握在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旗下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及天坛生物手中
儿童期接种某种疫苗,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孩子不得相应的病,但却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患病风险。问:乙肝疫苗为什么一出生就要接种?答: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
问:为什么要打疫苗?答:世卫组织指出,接种疫苗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和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但是这些成绩到2003年时就全都前功尽弃了,当时卡诺市的穆斯林宣教呼吁大家抵制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活动,因为他们担心这是西方世界企图消灭他们民族的一场大阴谋。